蔡锷的故事四则(2)

 
蔡锷的故事四则(2)
2015-07-22 16:12:35 /故事大全
蔡锷的情和义

无情未必真豪杰。真正的豪杰往往是重情重义的。在中国现代史上,蔡锷可谓代表之一。

蔡锷是个道德感极强的人,重情义,知恩图报。这一点又与他的人道精神无法分开。他虽身为军人,手握利器,却人情味极浓,不是那种机械化了的钢铁战士。

最突出的表现是重九起义之际他对云贵总督李经羲的做法。李对蔡锷有恩:是李把蔡锷弄到广西,给了他良好的发展机会;受广西革命党人排斥之际,又是李把他召到了云南,并且顶住种种压力,请朝廷任命他做了协统。要革命了,这样的恩人却在敌对阵营,怎么办?

蔡锷首先想到的是动员李总督参加起义,请他做云南都督。但是,李经羲坚决拒绝。在这种情况下,蔡锷如果杀掉李经羲,后来的教科书可能会称赞他的“革命大义”,人们也不会说他什么。但是,蔡锷却不忘总督大人对他的恩情。因为革命就与恩人刀兵相见?蔡锷做不到。但是,总督府必须攻打,怎么办?发动攻势之前,蔡锷先请人去把总督带到法国领事馆避难。总督离开之后,才向总督府开炮。起义成功之后,蔡锷再次请李经羲出来主持云南大政。李经羲顾念皇恩,不肯改变立场。蔡锷只好把李经羲全家送出云南。据当事人回忆,李经羲是坐着轿子去车站的。蔡锷当时已经是云南军政府的都督,却跟着轿子步行,一直把总督送到车站。为了防止路上出现意外,他又派了一连士兵随车护送。

在过去那种只强调革命性、斗争性,似乎只有大义灭亲才算立场坚定的历史叙事中,蔡锷的这种做法自然不被肯定。但只要不再囿于那样的观念,就不难看到这是一个多么有情有义的人!而且,蔡锷把革命立场和私人情义分得很清,既不忘个人情义,又不因此而损害革命。

蔡锷做人的另一闪光之处,是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比如他与唐继尧的关系,蔡锷到昆明,借唐继尧的人马和地盘起兵护国。在他未去之前,梁启超就曾嘱咐他:到云南之后,首先要把兵权夺过来。蔡锷到云南之后,却没有听老师的话,唐继尧请他做都督,他坚辞不受,一定要请唐继尧做,自己宁愿屈居唐继尧之下,带兵入川。

从这种做法,可以看到蔡锷的厚道,也可以看到他的明智。借别人的地盘做根据地,鸠占鹊巢,反客为主,甚至把旧主人赶尽杀绝,这在历史上是常见的。蔡锷却绝不这样,因为他知道,自己在云南虽是老资格,唐继尧虽然是自己过去的部下,但这次自己前来兴兵护国,却未带一兵一卒,从地盘到兵力,都要依靠唐继尧。站在唐继尧的角度想:他虽然是蔡锷的老部下,但此时是云南将军,滇军统帅,又刚刚被受封一等侯,袁世凯待他不薄,他凭什么一定要跟你蔡锷去冒险?同意把地盘和人马给你用,已经够意思,如果得寸进尺,让人家不痛快,人家还愿意跟你合作吗?蔡锷入川之后,为了援军和军饷问题,两人也曾不愉快,但蔡锷能够理解唐的苦衷。知道人不可能没有私心,地方官有地方主义是正常的。自己一个湖南人,跑到云南来,用云南做根据地。根据地必然要付出太多,牺牲太多。唐继尧作为地方官,自然舍不得云南那点血本。

正因为蔡锷能够为别人着想,所以,他与唐继尧的合作,没有像孙文与陈炯明的合作那样成为仇敌。

所属专题:

更多精彩,请点击: 蔡锷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