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设计师一样思考?

 
像设计师一样思考?
2017-04-28 17:56:21 /故事大全

再流行的词也会有其神秘之处,因为你往往说不清楚它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比如“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过去两年,这个词充斥在各种商业管理书籍里边。简单来说,它的意思就是无论你从事何种行业,要解决现实还是抽象一点的问题,“一旦能够像设计师一样思考”,总归是没错的。

这还是太模糊了。如果我不知道设计师是如何思考的,又怎么可能像他们一样思考。

我决定参加一个“设计思维”工作坊来搞清楚这个问题。这个工作坊由设计管理学院(DMI)组织,这是一个类似行业协会的地方。参加工作坊的虽然只有5个人,却非常多元。有从北京专程来到纽约的索尼工程师,有波特兰的大学老师,有室内设计专业的研究生,还有在帕森斯设计学院教授时装设计的老师,以及作为记者的我和组织者—给亨氏等很多公司做过咨询的工业设计师Robert Ziegler。

一切从制作一个钱包开始。Ziegler告诉我们,这个生活中无时不在的产品,却总会在某些方面让人们不够满意,而它是否实用和适用,这和你居住的城市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分成3个小组的焦点访谈规定在5分钟内回答几个问题:“你每天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对现在的钱包最不满意的是哪个方面?”“抛开一切技术和现实顾虑,你对一个钱包最大胆的想象是什么?”

很多硬币、每天都要用的容易折断的公交卡、一沓信用卡和咖啡店积分卡,大多数纽约人的钱包都是如此。那些讨论后的改良建议包括,增设一些口袋(这显得很直接),用不同的颜色标注用途(管理好你的钱包),来自索尼的工程师当然提供了更技术的解决方案—嵌入芯片来替代某些功能。

有了初步答案之后,就要真正动手了。摆在面前的是剪刀和一堆彩色纸卡,还有一些铁丝材质的彩绳,你干脆就把它当成一堂手工课好了。它只是想提示你,任何想法都有可能被实现出来。

最大胆的想象其实是没有钱包。如果你有机会在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生活上几天,就很容易明白我在讲什么—手机支付已经替代了大部分现金和持卡交易。这个答案可能完全颠覆了问题设置的初衷。无论是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都比美国人的Apple Pay在线下商户中的推广激进多了。

到了第二天我们又做了个试验—“改善纽约的地铁系统”。在白板上用post-it列出了各种现存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被发配到现场去采访一下那些每天乘坐地铁的人—一到进站口就要不断在包内翻找地铁卡,反复刷卡都无法进站(这里边真的有些技巧),去不同方向要从不同进站口进入(地下无法穿行),以及,因为站台上没有保护门,在通道上要小心挪行—一旦赶上高峰总会有一些让人心惊的场面。这一天还不幸地下着大雨,很多人看上去都急匆匆的且有些狼狈。

要解决这些,看上去比设计一个钱包难度还是大了不少,而且还要加上另一重限制—有限的预算。我们提出很多方案,包括容易实现的在对应车门前画上黄线提升排队效率—这来自我的中国经验—以及将穿行在时报广场和中央车站旁边的S号列车设计成星球大战中的场景,用有趣的广告来筹集更多运营资金。

有了这样的体验,我大概能感觉到,所谓的“设计思维”跟生活还是挺近的。虽然任何解决方案还是要基于具体问题发生的地方,但其他地方的对应方案,有时候倒成了新的换位思考。

Ziegler认为,对“设计思维”最贴切的表达,依然源自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这个由胡须浓厚的IDEO创始人David Kelly创立的学院至今已有10年了,但真正引起关注也就在这两年。他表达过,希望学生能看到挑战中人性的一面,从而提出更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案。MIT随后也开始接受这一做法。但IDEO里边天然就是个小社会,这个设计咨询公司的雇员可不都是传统的设计师,前台是个艺术家,其他还有建筑师、外科医生、食品科学家和作家。所谓的“像设计师一样思考”对这些“非设计师”来讲,无非就是日常工作。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美式信任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