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剪物

 
静心剪物
2017-04-28 17:54:22 /故事大全

外面的世界,离她们依然遥远,望不到尽头的黄土路上,满载着的尽是空寂。女人手里的这方红纸,成为不多的可以承载她们想象世界的载体之一

早上7点钟的光景,曹永琴起床,为丈夫和女儿准备早饭。女儿7岁,性格活泼外向,一点都不像自己,想着自己7岁的时候,已经跟着做画匠的父亲在安安静静地临摹花鸟、人物了,她不知道是该为女儿高兴还是担心。吃完饭,曹永琴把上学的女儿送走,就骑着自己的小摩托从山那边的家,到山这边的华池县文化馆来上班,虽说山路难行,但二十多分钟也能到了。

华池县古迹不少,最著名的数始建于金朝年间的双塔寺。县文化馆就坐落在双塔寺公园里,环境很美,适合艺术创作。曹永琴的办公室是四楼的一间大屋子,一推门,向阳的朝向,特别敞亮。

艺术创作者的工作空间大都保持着有秩序感的凌乱,曹永琴也不例外。在中间那张足可平躺下一个成年人的大桌子上,堆着大小不同的剪刀,散乱着几叠大红宣纸,和未完成的剪纸作品。过去的十几年里,曹永琴的创作都依赖于这张桌子,和那几把看似不起眼的剪刀。

说着,曹永琴拿起自己还没完成的那幅《历代盘长》。“盘长”也叫“盘肠”,是剪纸造型中的一种,有点像中国结。因为由S纹盘旋而成,无头无尾,无始无终,故佛教用它作为法器,象征回环贯彻,亦表达着生生不息的繁衍内涵。

盘长符号在陇东及陕北的民间剪纸中运用极多。这幅寓意多子多孙的历代盘长则包括了莲花、猴子、双鱼在内的多种造型,均有繁衍生息之意。陇东地处黄土高原,干旱少雨,秋收时分,粮食丰歉,只能听天由命。即使在今天,也有明显的大小年区分。由此衍生出对生殖最原始的期待和崇拜–多子多福意味着粮食丰收,得以糊口。

莲花的边角在曹永琴手里翻覆着,其奥妙并不在于繁复纹饰的剪裁,花样再多,只要红纸背后的大样画得对,却也不难。这最难处在于一般人会完全忽略的齿轮纹状,细小却单一。手要稳,用食指抵着刀背,形成支点,手腕再随着支点移动,才不会将这细微处剪豁。齿轮的底部要成一条直线,尖部形成圆润的弧形才算合格。

只有小拇指长的一圈齿轮剪下来,曹永琴竟也花了三四分钟。而这样的刀功,即使每天练,也要3个月才能入门。也正因为自己的安静,曹永琴才入了这个行当。9岁才随奶奶和婶婶学剪纸的她,13岁时,剪纸“样样”就在村里村外流传了。

那时婚丧嫁娶、逢年过节,家家都要贴窗花。有些已经不再住人的窑洞房舍的窗框上、炕围上,被烟火熏得发黑的剪纸花依然牢牢地贴在那里。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女人们对美的追求始终没有改变,剪纸就像女红一样,是代代女性相传的手艺,这也成为了她们在柴米油盐之外对家的另一种渴望和期冀。而外面的世界,离她们依然遥远,望不到尽头的黄土路上,满载着的尽是空寂。女人手里的这方红纸,成为不多的可以承载她们想象世界的载体之一。

艺术如果只能写实,该是多么单调。于是,老虎的头可以无比硕大,躯干四肢却可以像猫咪一样小;被吃掉的老鼠在猫儿的肚子里照样可以生活;回娘家的毛驴儿只有三条腿儿;男女老幼所有人的眼睛都是单眼皮大眼睛。她们相信,看人要看眼睛,那里透露着所有你需要的信息。

曹永琴仍旧一言不发,还在剪着莲花边,她的安静流淌在每一个细小的齿尖上,喜悦和满足都留在了那些花纹和红纸中。这样的沉默并没有让场合显得尴尬,她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连带着我们,也被感染。

她不多的需要开口说话的场合,是在课堂上。在当地政府推广的“民间艺术进课堂”项目中,曹永琴被指定为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教授剪纸。跟她学的大概有五十来人,小孩子喜欢卡通形象,她便先教些简单的形状,再将单一形状合成为蝴蝶、猫狗等动物造型,孩子们便觉得没那么枯燥了。至于是否能从中发现有天赋也有心学剪纸的继承者,曹永琴觉得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女儿活泼好动,却喜弹琴,而她也从不把剪纸的传承强加给女儿。

就像曹永琴自己,并不是被家长逼出来的,而是习着父亲的脚步,也怀着自己的欢喜,走上了现在这条道路。为了精益求精,她考上了甘肃联合大学美术系继续深造,系统的专业学习,让她在设计和色彩方面都有了不少精进。这更多表现在当代元素的剪纸中,如为时任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的肖像剪纸,形肖只是基础,怎样才能做到神似则需要更多美术功底。而在取材上,当代元素的剪纸也更开阔,华池县所在的庆阳市是革命老区,“红色剪纸”被开辟成专门的领域;除此之外,时下流行的元素和形象其实都可以用剪纸表现。

剪完那莲花瓣,曹永琴终于放下剪刀。忽然发现红纸底下是一幅花花绿绿的布艺作品,原来是融合了当地剪纸和刺绣两种手艺的一种创新。将彩色布片剪成需要的人和物的形状,然后一层层贴于底布之上。关键不在于这手艺,而是布面上的场景,是一幅展现当地婚俗的全景图:“相亲、奏曲儿、上马(新娘由娘家兄长或者姐夫扶上马)、下马(新娘由丈夫接下马)、撒帐(祝福的人们在新人门口撒瓜子、花生)、进帐(类似现在的闹洞房)……时至今日,马匹换成了小轿车、帐子变成了新房,而邻里乡亲祝福的形式却不曾改变。”

整个采访中,这是曹永琴惟一一次说这么多话,她说做完婚俗场景,还要接着做丧俗的。外乡人眼中的“土气”,却隐藏着生命轮回的智慧。

剪纸于她而言,还是谋生的手段。在商业社会的冲击下,乡土情怀如何释放,成为每个乡土中人难解的忧愁。尤其在机器逐渐替代手工剪纸的浪潮下,除了数量的区别,别无二致。曹永琴却认为:剪什么都要剪到位,就像做人要做到位一样。在她看来,机器剪得没有心意,不到位。

特约撰稿 张瑾 图 公孙欠谀 发自甘肃庆阳 编辑 孙凌宇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篇:我的生活美学
下一篇:我过的生活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