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家族:诺奖“专业户”献身多“国葬”

 
居里家族:诺奖“专业户”献身多“国葬”
2021-01-22 10:54:20 /故事大全

这是世界上最有天赋的科学家族之一,两代中共有五人四次获得诺贝尔奖,且开创了夫妇共同研究、共同获奖的先河,所获奖项横跨诺贝尔物理、化学、和平三大领域,可谓诺贝尔奖获奖“专业户”;

这是一个智慧超群的家族,他们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和核物理的基础,为人类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更让人敬重的是,他们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家族中多人因此患病,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这就是法国最著名的科学家族——居里家族。

居里家族延续至今,在放射物理、化学、核物理、生物学、天文物理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且代代出人才,可谓科学史上的一大奇观。

[家史]

皮埃尔·居里夫妇:开创先河

19世纪初,法国巴黎有一个颇有名气的医学博士保罗·居里,他迎娶了显赫一时的大工业家让·亨利·多尔菲斯的孙女为妻。他的儿子优金·居里子承父业,也是一个出色的医生,妻子克莱尔·德普利是普托的一位企业家的女儿。1859年,优金·居里的小儿子皮埃尔·居里出生了。他是居里医生的第二个儿子,比哥哥雅克小三岁半。

居里医生人品极好。但凡与他接近的人都很敬佩他。他身材魁梧,智力超群,对自然科学情有独钟,颇有学者风范,但婚后带来的家庭负担以及随之而来的两个儿子的出生,让他不得不从医。然而,直到晚年,他都对科学极其崇敬。1848年革命期间,法国政府给他颁发了一枚荣誉勋章,表彰他在救治伤员过程中的勇敢卓越的行为。父亲的品行对皮埃尔影响甚大,父亲对科学的热忱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皮埃尔。

皮埃尔的母亲极其忠贞坚强地相夫教子,尽管家庭条件不富裕,但是,家中却洋溢着一种温馨和睦、相亲相爱的气氛。

皮埃尔的童年完全是在自己家里度过的,他从未进过学校。他的启蒙教育先是母亲,后是父亲和哥哥。皮埃尔虽然聪明,但却不能很快地适应学校的正规课程。他的脑子爱幻想,受不了学校强加的知识灌输。

14岁时,在皮埃尔的教育上出现了一个非常可喜的机会,他被委托给一位名叫罗贝尔巴齐尔的优秀教师培养,教授皮埃尔基础数学和专业数学。这位老师很善于启发学生,对他十分关心,督促他努力学习,甚至帮他提高拉丁文,并让他参加了学校的考试。

1875年,年仅16岁的皮埃尔到了大武,当时他的哥哥雅克是那里的一所医药学校的化学助教,皮埃尔就在该校帮助他哥哥整理物理讲义,并于1878年在巴黎大学获物理硕士学位,继续留在实验实工作,被任命为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室的助教。21岁时,他和哥哥发现了“压电现象”。

1894年的春天,皮埃尔接到索邦大学同事的邀请,去认识物理系的一位波兰朋友,就这样,35岁的皮埃尔和27岁的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见面了,两人被对方牢牢吸引,一见钟情。

玛丽1867年出生于波兰华沙,她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物理教师,妈妈也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從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她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熏陶着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

沙皇俄国占领下的波兰不允许女子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获得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5年7月,皮埃尔和玛丽结婚,婚后玛丽被称为“居里夫人”。这场被后世誉为“两个人的一见钟情,科学史上的伟大结合”的婚礼,其实极度简单,没有任何仪式,唯一的礼物是朋友送的自行车。

当时,法国另一名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铀,它能自动地、连续地放出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向外辐射能量。居里夫人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皮埃尔也放弃了自己的项目,夫妻俩开始了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

他们艰苦奋斗,在对沥青铀矿和辉铜矿进行检查时,发现这两种矿物中,含有一种比铀或钍的放射强度大的物质。夫妇俩意识到这是一种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的新元素,并把这种新元素以她的祖国波兰的名字构造名称,命名为“钋”,她说:“以此来纪念我的祖国——波兰。”她的丈夫连声称赞“好!好!”并说:“波兰是你的祖国,也可以说是我的祖国。”

在发现钋的同时,他们又发现了还有另外一种放射性强度比钋更大的新元素,居里夫妇把这个未知的元素称“镭”。他们一鼓作气开始向“镭”发起攻击。他们把一个没有地板、房顶漏雨的破旧木棚当作实验室,要在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渣中找出他们判定的新元素——镭。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他们终于在1902年胜利地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净的镭。

由于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居里夫妇于190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1906年4月19日,为了工作赶路,皮埃尔边穿越马路边思考学问,因为天降暴雨而视线不良,他被疾驰而来的马车撞死。鉴于他在科学上的非凡成就,法国为他举行了国葬,并且移葬先贤祠。

丈夫的去世对居里夫人是个沉重的打击,当时她才39岁。巴黎科学院给了居里夫人很大的荣誉,要她继承丈夫的位子。她接受了这个沉重的遗物。为了纪念丈夫,居里夫人为他建了一个实验室(巴黎镭研究所),从此专心于科学实验。

她继续埋头苦干,从事丈夫未竟的事业。她经过反复细致的分析、实验,再一次精确地测定出了“镭”的原子量和氡以及其他许多元素的半衰期,并在这个基础上,整理了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系统关系。在如何提取、净化放射性元素和测定它们的放射性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1911年,居里夫人因“纯镭隔离法”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史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居里夫人从来不考虑个人得失,她时刻想的是科学的召唤和为人类谋幸福。“镭”的发现和在医学方面的作用被肯定以后,许多资本家曾给居里夫人写信,表示要以高价购买生产“镭”的专利,但被居里夫人坚决拒绝了。她多次说:“我发现了‘镭,但不是创造了它,因此它不属于我个人,它是全人类的财产。”居里夫人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包括提取“镭”的过程全部公布于世,后来与两位外科医生合作,共同研究把“镭”应用到医学上去,使“镭”成为治疗癌症的药物之一。

由于长期紧张的工作和年岁的增长,居里夫人的身体越来越弱。但她总是用坚强的意志和巨大的忍耐战胜疾病的折磨,坚持工作。她从不把从事镭的试验危险放在眼里。正是这种长期埋头于科学事业,毁坏了她的身体。

1934年7月4日,因长期接受放射性元素的辐射,居里夫人死于再生不良性贫血,享年67岁。法国为她举行了国葬,后移葬先贤祠,她成为第一位凭自身成就入葬先贤祠的女性。随后,镭研究所更名为居里研究所。

居里夫人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她共留下了70多篇学术论文和科学著作,这是人类珍贵的科学遗产,它将同居里夫人的名字一样永远放射出灿烂的光辉。

约里奥·居里夫妇:传承衣钵

1897年9月,居里夫人生下长女伊雷娜。伊雷娜出生后没几天,居里夫人就回到那间破旧的仓库实验室里。等伊雷娜会玩会跑时,她最熟悉的玩具,就是父母的试管。她从懂事的时候起,就被带进了科学园地之中,受着科学的熏陶,为父母所致力的科研事业所吸引。

1906年,不满9岁的伊雷娜失去了亲爱的父亲。她很懂得体贴安慰母亲,常常跟随母亲去实验室,陪伴在母亲的身旁。也正是在这里,伊雷娜渐渐对化学实验和化学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到了入学的年纪,居里夫人没有让她进学校,而是进行“教育合作计划”——把几个科学家同事的子女组织起来,在他们各自的实验室里轮流教孩子们。居里夫人教授物理,保罗·朗之万(朗之万动力学及朗之万方程的创立者)讲授数学,J·佩兰(192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讲授化学。这些人都是当时法国最顶尖的科学家。后来因为居里夫人及其他孩子们的父母工作太忙,孩子们将来要参加中学会考,也必须学习官方课程,伊雷娜才被送进一所叫赛维尼埃的私立学校上学,在这所极好的学校里接受中等教育。

伊雷娜中学毕业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得到学士学位,之后进入巴黎大学学习。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伊雷娜随居里夫人到前线,利用放射性仪器,确定伤员体内子弹的位置,确保外科手术顺利进行。1919年,伊雷娜进入镭研究所,成為母亲的第一助理。在这里,她遇到了她的白马王子弗雷德里克·约里奥。

弗雷德里克是世界科学史上的又一颗明星。他1900年3月生于巴黎一个富商家庭,是家里最小的儿子。老来得子的父亲把他视若瑰宝,养成了他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的性格,还有一点不谙世事的骄纵。但残酷的一战彻底改变了他的性格。战后,他重回学校,对物理和化学产生了强烈兴趣。他在厕所里建起小试验室,浴室墙壁上贴满自己所崇拜的学者照片,其中最大的两幅,就是皮埃尔和居里夫人。

1923年,弗雷德里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巴黎物化学校,并深受他的导师、著名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的赏识。在朗之万的推荐下,弗雷德里克来到居里夫人的镭研究所做助理实验员,并结识了居里夫人的女儿伊雷娜。伊雷娜有杰出的科学才华和安静的性格,她不撒娇,不扭捏,聪明,温和。这对弗雷德里克的诱惑力太大了。他性格外向、善于交际,正需要一股沉静、安详的女性力量。

1926年,两人结婚。由于居里夫妇没有儿子,弗雷德里克决定把自己的姓和妻子的姓连起来,改为“约里奥·居里”,以延续“居里”这个伟大的姓氏。他们因此被称为“小居里夫妇”。

弗雷德里克与伊雷娜结婚后,在从事放射性元素电化学分析期间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和理学博士学位。在担任巴黎理学院讲师期间,他与妻子合作研究原子结构,主攻原子射线。但他们曾两次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第一次,1932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合作,用放射性钋所产生的o射线轰击铍、锂、硼等元素,发现了前所未见的穿透性强的辐射,他们把这一实验结果和自己的见解发表了。刚好一个月后,卢瑟福的学生、对中子概念早有精神准备的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重新解释了约里奥·居里夫妇的实验,认为铍辐射是一种中性粒子流,这种粒子的质量近似于质子质量。这样,卢瑟福12年前关于存在中子的预言被证实了,查德威克也因此获得了1935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二次,约里奥·居里夫妇最早在实验中得到正电子,同样因为未能正确识别而使得这一荣誉最终归结到卡尔·戴维·安德森头上,安德森因发现正电子而获得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经过连续两次失误之后,约里奥·居里夫妇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在1933年5月23日,通过开创性的工作证实:从针加被源中发出的模V射线,通过物质后产生了正负电子冰两个月后,又记录到了单个正电子及其连续谱。他们一直坚持研究这种现象,用同样的方法他们还发现了其他一些人工生成的放射性物质,此即人工放射性。这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人类变革微观世界的一个突破,为同位素和原子能的利用提供了可能,他们因此获得了1935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弗雷德里克也是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35岁)。

1937年,弗雷德里克成功通过利用铀和重水实现可控核裂变的核反应产生能量,爱因斯坦称他为链式反应的主导科学家,但他拒绝研究核武器。二战后,他组建了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却因为抵制核武器,被开除。

约里奥·居里夫妇对科学研究的献身精神、执著的追求、精湛的实验技术,堪称实验物理学家的典范。他们多次为别人获得诺贝尔奖做铺路石,对后人也颇有教育意义。

作为知名科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与纳粹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是著名的反法西斯战士。

获得诺贝尔奖后,伊雷娜与丈夫的合作研究就结束了,并在1936年成为了母亲的继任者,担任了索邦大学教授。伊雷娜在那里讲课的同时,继续在镭研究所进行研究,并着手进行有关核分裂的研究。1947年,她再次与丈夫合作,研制了法国第一个核反应堆。1956年,因长期接受放射性元素的辐射,伊雷娜死于白血病,死后国葬。

1958年,因长期接受放射性元素的辐射,弗雷德里克死于肝癌。弗雷德里克死后国葬。跟父母一样,小居里夫妇的生命也献给了科学。

艾芙·居里夫妇:和平使者

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出生于1904年。她自幼在充满浓郁学术氛围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夫人给予了她巨大的影响。但她的兴趣与姐姐伊雷娜不同,她没有跟随母亲学习物理,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潜心于攻读音乐。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她致力于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儿童和母亲提供帮助。

艾芙继承了父亲皮埃尔的诗意和文人气质。她的第一份职业,是钢琴演奏师。居里夫人去世后,她写了一本纪念母亲的传记《居里夫人》,一经出版马上成为国际畅销书,被翻译为32国文字,之后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法国被法西斯德国占领后,艾芙前往英国避难,积极投入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后来,她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跑遍了利比亚、意大利、缅甸和中国战场。

1954年,艾芙与美国驻希腊大使亨利·拉布伊斯结为夫妇。

亨利是美国律师、外交家。他曾是美国负责执行“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官员。1952至1954年担任美国驻法国大使,1954年与艾芙结婚,1954至1958年担任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主任;1962至1965年担任美国驻希腊大使;1965至1979年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主任。1968年尼日利亚内战期间,他向双方提供了救济;1979年,越南入侵柬埔寨之后,他向柬埔寨提供了救济。

亨利和艾芙有着共同的性格:热情如火,嫉恶如仇。德军占领法国时,亨利等人想方设法把研制原子弹所需要的重水偷运出法国,藏匿起来,以免落入德国人手中。战后,亨利出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干事,艾芙出任该基金会执行主任,夫妻俩一同为国际儿童事业奔走。

为了表彰亨利对世界和平建设的贡献,1965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成为了居里家族第五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后来,艾芙也获得美国“骑士勋章”。

艾芙为居里家族做出的贡献,不仅是带来了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婿,她还用自己的文学天才,写下了这个伟大家族的一部部传记,为后人留下了居里夫妇、小居里夫妇的清晰轮廓。

海伦·居里夫妇:核物理的奠基人

1927年9月,居里夫人的长女伊雷娜生下女儿埃萊娜,1932年又生下儿子。居里夫人把丈夫的名字“皮埃尔”给了小外孙。小埃莱娜和小皮埃尔也是在实验室的瓶瓶罐罐中长大的,两人都继承了长辈的事业,一个学了物理,一个学了生物学。

沿着父亲约里奥开创的道路,埃莱娜成为核物理学科的奠基人。埃莱娜的爱情故事也延续了居里家族的传奇,她的夫婿是著名原子学家米歇尔·郎之万。

郎之万家族和居里家族颇有渊源。米歇尔的祖父保罗·郎之万,曾是皮埃尔·居里的学生,但他仰慕师母居里夫人。皮埃尔囚车祸去世后,居里夫人身心俱碎,迫切需要朋友的支持。当时,郎之万的婚姻不幸,在法国科学家的圈子里已是公开的秘密。他自然而然地对悲痛中的师母给予了更多关心。1911年,法国某小报登出居里夫人和郎之万的私人通信,指责“波兰女人破坏法国家庭”。“丑闻”给居里夫人带来极大的困扰,直到郎之万的妻子珍妮出面表示“包容”,才平息此事。

这一事件没有影响居里一家和郎之万一家的情谊。此后,郎之万把得意门生约里奥推荐给居里夫人,约里奥成了居里夫人的助手和女婿。郎之万的孙子米歇尔,和埃莱娜相识于埃尔奎斯特小岛上。当时,居里夫人延续着“教育合作计划”,把科学家的孙辈们带到自己当年度蜜月的小岛上进行教育。米歇尔和埃莱娜因此有了青梅竹马的故事。米歇尔长大后,继承了祖父的事业,被誉为“回旋加速器之父”,为核物理研究创造了重要条件,和埃莱娜成了志同道合的一对。

埃莱娜的弟弟小皮埃尔,在科学领域的贡献更为卓著。他的特长是生物学。1956年,他年纪轻轻就当上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8年后成为该中心的研究部主任。

居里家族的第四代,埃莱娜和米歇尔的儿子伊夫,郎之万,也走上了“一辈子献给科学”的道路。他出生于1951年,18岁时,从电视上看到“阿波罗”号飞船登月成功,宇航员迈出在月球上的第一步,他深受震撼,从此立志研究天文物理。近几十年来,他先后跟美国、苏联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学者合作,在太阳系和行星研究方面很有成就。

2002年,居里夫人的外孙皮埃尔·约里奥·居里出版了《研究工作的激情》一书。这本书被视为一次“家族总结”,它让人们懂得了,为什么这个家庭几代人都把生命献给了科学——因为他们身上“都燃烧着炽热的激情”,这就是居里家族的灵魂。

[轶事]

专心致志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丽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玛丽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丽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丽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丽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丽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丽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玛丽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

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作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简朴生活

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尔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皮埃尔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从191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家教]

尊重兴趣 言传身教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居里夫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反对前人因循守旧的一些作法,主张着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当大女儿伊雷娜到了上学年龄的时候,居里夫人和朋友们对孩子们的教育问题进行了一番讨论。她认为孩子们在学校里太累了,他们这个年龄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把他们整天闭在空气污浊的教室里,消耗过多的精力是野蛮的,应该让孩子们增加户外自由活动的时间。她对孩子们的教育原则是:要少而精,切忌一知半解。

居里夫人的想法得到了朋友们的赞赏和支持。最后,他们共同制定了一种新颖的教育合作计划。居里夫人和她的朋友们(都是索尔本大学的教授)创办了一个儿童学习班,把孩子们组织起来,由这些有才华的学者轮流给他们上课,各自讲授自己所擅长的课程。当时,包括伊雷娜在内共有约十来个孩子。这种教育方法使孩子们振奋,又使他们感到有兴趣。孩子们在这个学习班里学习了语言、文学、历史、自然科学、雕刻和绘画等课程。

最令孩子们兴奋的是居里夫人的物理课。每个星期四的下午,居里夫人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给孩子们讲授基础物理知识。她以生动的实验代替繁琐的教材,把书本上抽象而枯燥的概念变成了生动而有趣的语言。居里夫人不但引导他们探索神奇的科学世界,而且还把自己对科学的执著追求精神和严谨的治学作风传授给孩子们。

孩子们每天除了学习功课外,还要干些体力劳动。学习缝补衣服,在庭园里劳动,做饭,荡秋千,也学会了音乐。孩子们所接受的这种教育一直持续了两年,由此奠定了他们涉猎进修科学的基础。

法国媒体曾说,“聚集在小岛沙滩上的这一小撮人,是法国获诺贝尔奖密度最大的人群。其中最著名的居里、郎之万、约里奥和佩林四个家庭,是法国物理化学领域的四大家族”。由于他们都出自索邦大学,这片海滩被法国人称为“索邦海滩”,以纪念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和他们非凡的孩子。

[家训]

1.即使不在学校里学习,也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2.实践夫妻平等的原则也是优秀的子女教育;

3.在大自然中培育子女探求真理的心;

4.父亲既是家庭教师,又是领导人;

5.通过爷爷教育孙女,实现“隔代教育”;

6.即使夫妻二人都是上班族,也应该重视与孩子建立互相依赖的关系;

7.母亲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

8.绝不为继承和发扬家族的荣誉而强迫子女成为科学家;

9.让子女自觉培养自立意识;

10.在探求学问中寻找互相有默契的配偶。

[解密]

小居里夫妇与钱三强的情谊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全世界从此记住了一个名字:钱三强。

钱三强(1913-1992),原名钱秉穹,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核物理研究中获多项重要成果,特别是发现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作了科学的解释,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

55年后,因为一封特别来信,多年深居简出的居里夫人的外孙女、92岁高龄的法国核物理学家埃莱娜·郎之万·约里奥女士在位于法国安东尼市的家中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这封信的笔者,正是钱三强,收件人为埃莱娜的父母。究竟是一段怎样的缘分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我和我的弟弟永远记得,一个微笑的年轻人,周日走进我家,拜访我的父母。”埃莱娜说。时间仿佛回到了80年前那个充满阳光的清晨,钱三强站在她面前,微笑着。

1937年,钱三强通过公费留学考试,以报国之志远赴欧洲,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做研究生,导师正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雷娜及其丈夫弗雷德里克。

1940年,钱三强取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小居里夫妇当助手。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導师约里奥,居里夫妇向世界科学界推荐。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钱(三强)是我父母的学生中地位最特殊的一个,他是一位朋友。”埃莱娜说,“他是一个常挂微笑的年轻人,经常周日来我家拜访。他对我们这些孩子很亲切,我们在家里搭起了一个乒乓球台,他乒乓球技术非常棒,我的弟弟从他那里学习了很多乒乓球的技术。但必须得说,我在这方面没有什么天赋。”

埃莱娜微笑着陷入回忆。她翻开一本珍藏的家庭相册,里面有很多张钱三强和他们全家的合影,还有钱三强去看望在阿尔卑斯山疗养的伊雷娜时为其拍摄的照片。

“我已经记不清钱三强与我父母谈话的细节,但当时正处于二战期间,他们的交流无疑是关于最新的科研,或是关于战争的局势。当时,我的父亲在领导实验室的同时,还参加反对德国占领的秘密抵抗运动。他冒着如此大的危险,只有像钱三强这样的可靠的朋友才能到我家来。”她说。

1948年,钱三强选择回到祖国,并参与中国科学院及原子能科学研究基地的组建工作。他不仅聚集和培养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也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回国对我父母而言)是一个遗憾,但对他而言是一种巨大的热情。我们知道,他是投身到中国的原子物理甚至是核物理的研究中去。因为钱(三强)在和我父母长达数年的交流中不断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坚信对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贡献,是发展基础科学的研究,广泛的基础研究才能支撑起一个国家科学整体的快速发展,以及具体计划的发展。今天来看,这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埃莱娜坚定地说。

随后,埃莱娜缓缓打开那封钱三强1949年写给她父母的信,仔细看了很久,然后轻声朗读:“我知道人民的胜利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为了能获得彻底的胜利,每个人都应当做出自己的贡献,全国有很多爱国同胞为此做出了牺牲,如果我能够用一生的某个阶段来参加国家的重建工作,也是‘为胜利而牺牲。”

她回忆道:“八年后,我的父亲因为健康原因不能参加在中国举行的活动,他委托我和我丈夫代替他参加。我最后一次见到钱三强是1957年1月,他带我们参观了物理研究所,还参观了当时正在建造的(中国)第一个反应堆……我们三人在卢沟桥上进行了长谈,畅谈了国际局势、中国和法国的未来。”

2013年,埃莱娜女士还专程前往北京参加纪念钱三强百年诞辰的活动。对那个微笑的年轻人,埃莱娜这样评价道:“钱三强从1937年到1948年在法国生活了11年,关于他的记忆永远不会从我们家人的心中抹去。他是我父母最亲近的一位学生,也是他们的一位朋友。他和我的父母一样,有着对科学的热爱、对如何发挥基础研究重要作用的构想,他们都希望将科学知识用于造福人类。”

[家族]

居里家族延续至今,仍是各个领域的翘楚,比较著名的有:

皮埃尔的哥哥雅克·居里(1856-1941),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蒙彼利埃大学教授。19世纪80年代与皮埃尔发现晶体的压电效应。1881年,他们通过实验验证了逆压电效应,并得出了正逆压电常数。介电材料对直流电压阶跃输入的响应关系,被命名为居里·冯·施维德勒定律,用以纪念雅克·居里与埃贡·冯·施维德勒。

小居里夫妇的长女埃莱娜·约里奥·居里(1927-),是一名伟大的核物理学家,著名核物理学家,曾任法国核物理委员会主席,居里夫人基金会主席,法国核研究所所长。

埃莱娜·约里奥·居里的丈夫米歇尔·朗之万(1926-1985),是世界顶级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的孙子,著名女物理学家露西·杜布的儿子,也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

埃莱娜夫妇的儿子伊夫·朗之万(1951-),是欧洲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他曾任奥赛空间天体物理学研究所所长。有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小居里夫妇的儿子皮埃尔·约里奥·居里(1932-),欧洲生物学界的泰斗级科学家,法国总统的科学顾问,法国生物能源委员会主席。他的妻子安妮·格里科洛夫是著名的法籍俄裔放射生物學家乔治·格里科洛夫之女,也是一名著名的生物学家。

皮埃尔夫妇有两个儿子,长子马克·约里奥·居里(1962-),是著名的神经学医学家。次子阿兰·约里奥-居里(1964-),是著名的生物学家。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下一篇:嗜瞳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