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体验室探秘

 
死亡体验室探秘
2017-04-10 13:03:11 /故事大全

故事大全百姓传奇大全栏目整理和收集了一些民间流传的一些故事供读者在线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 篇关于死亡体验室探秘的百姓传奇,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死亡体验室探秘吧。

    是不是只有当生命走到尽头,你才会对自己的过去醒悟、悔过,然后绝望地将希望寄予来生?现在有个办法,可以让你告别失败的过去,拥有获得新生的力量。你想知道吗?       2012年11月20日,《沈阳晚报》报道了一条新闻:“沈阳某心理咨询中心出现了死亡体验室!”这条新闻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关注。让活人躺在棺材里,念悼词、放哀乐,这究竟是一种吸引眼球的炒作手段,还是一种严谨的心理治疗方法呢?来这里体验死亡的是哪些人?体验者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一场“死亡体验”,真的就能让人获得重生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死亡体验室”的创立者:沈阳某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汤玉龙。       3年来,在汤玉龙和多位心理咨询师、心理义工的帮助下,已经有几百人通过体验死亡后获得新生,有上千人通过感受死亡的气氛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幸福。经过当事人的同意,记者深入采访了多个获得死亡体验的家庭。其中一对夫妻的死亡体验经历,让人心灵震撼!       他在棺材里号啕大哭       2012年3月中旬,37岁的赵中信走进沈阳某心理咨询中心,找到了汤玉龙。他是沈阳一家公司的高管,妻子韦向梅是文员,女儿瑛琦刚刚6岁。由于工作压力太大,赵忠信常常忙得回不了家,即使回到家脸上也是乌云密布。生性浪漫的妻子,对丈夫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非常不满。两个人为此常常争吵,最近一年来竟发展到拳脚相加,妻子因此正式提出离婚。       对夫妻俩进行4次心理咨询后,汤玉龙觉得,如果恰当地运用死亡体验,能够帮助病态的情感死亡,让健康的情感复活。而且这种治疗的疗程短、见效快,比较适合他们的情况。       2012年4月21日,周六,下午两点。赵中信和韦向梅,分别坐下来写自己的“墓志铭”。“墓志铭”可以帮助他们回顾、梳理自己经历的一切,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总结。       然后,赵中信走进“死亡体验室”。这间只有5平方米的房间里,地上摆放着一口蒙着黄布的棺材。心理咨询师让他坐在一个小书桌前,他的眼前是一面大镜子,身后墙上的一个大大的黑色问号映在镜子里。接着,他拿起笔写“临终遗言”。临终遗言能够帮助他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过去,梳理人生中的遗憾。可是,千头万绪,他不知道从何写起。于是,他在纸上写下了10多个大大的问号。       在汤玉龙的指导下,赵中信躺进棺材里。全身蒙上白布,棺材盖合拢,他的眼前一片漆黑。在死一般的寂静里,赵中信仿佛感到有一股冷风,阴森森地往自己的脑后吹!赵中信吓得浑身发抖,心脏“怦怦”地跳个不停。就在这时,哀乐突然响了起来!       赵中信看不到任何东西,眼前是无尽的黑暗。他想闭上眼睛,可是眼睛却不由自主地睁得大大的。突然,他听到汤玉龙宣布:“由赵中信先生的妻子韦向梅宣读悼词!”这个悼词是由汤玉龙事先写好的,用于批判赵中信病态的自我,唤醒他内心健康的自我,以此告别过去,获得新生。       黑暗中的赵中信,听到悲愤的声音传进耳鼓:“……你不是个好丈夫,因为你不能给妻子带来幸福;你不是个好父亲,因为你不能给女儿带来欢乐……我坚决要和你离婚,因为你违背了娶我时的誓言!你说要给我一辈子的幸福和快乐。我想起了恋爱时的你,阳光、快乐、勇敢,觉得你的肩膀是我一生的靠山。可现在,我心里的这座山倒了,你竟黑着脸向我吼,竟然动手打我……”赵中信静静地听着,感觉心脏被无数把刀剑刺戳,疼痛无比。       突然,赵中信又听到另一个声音(由另一位心理咨询师扮演他的女儿):“爸爸,你别扔下我和妈妈,就这样走了!你得等妈妈老了,我也长大了,你才能死……”       听到这里,赵中信在棺材里失声痛哭,一旁的妻子韦向梅也哭了。接着,所有人都悄悄离开了房间,只留下他一个人。房间里静得骇人,没有一点儿声音。赵中信非常害怕,他想自己动手掀开棺材盖逃出来,可浑身绵软得没有一丝力气。这一刻,死亡的气息包围着他。他恐惧至极,呼吸都在慢慢变弱,他以为自己真的死了!       然而,他心有不甘。心中有一个声音在说:“赵中信,你死了也得下地狱!因为你让那么浪漫开朗的妻子变成了怨妇,你让那么爱你的女人下决心和你离婚,你让女儿从此失去父爱!”       他突然明白了,此时说话的是另一个自我。他喃喃自语:“如果有来生,我要好好珍惜她,好好过日子,让她幸福……”       他感觉,自己好像已经死去多年。这时,莫扎特的小提琴曲突然响起,他心里一喜:“我没死,我还活着?”其实,他在棺材里只躺了31分钟。       当《今天是个好日子》的音乐伴着新生儿的啼哭声响起时,赵中信重新看到了光明。他四肢无力地被汤玉龙从棺材里扶起,满脸热泪。自己真的还活着,但是那个伤害妻女的男人已经死了!新生的他,是个感恩惜福、爱妻爱女的好男人!       重新坐在小桌前,看着镜子中大大的“?”,赵中信写下了《新生感言》:“向梅,我新生了,我要重新娶你为妻!我永远不会和你争吵,永远不会把单位的压力带回家,更不会动手打你。你是我一辈子的浪漫公主。而女儿,是我一生的小公主。我要守护好两个宝贝公主!”写到这儿,他又泪流满面了。       她被丈夫从棺材里抱出来一起逃跑       任何的婚姻问题,都不是一个人的错。为了彻底解决这对夫妻的问题,汤玉龙让妻子韦向梅也做了一次死亡体验。       此前,韦向梅亲眼见证了丈夫的“死亡”,觉得自己有了心理准备。可是,当棺材盖合上的那一瞬间,她还是吓得浑身都冒冷汗。她想抬起手臂把棺材盖推开,可是身子却软绵绵的没有力气。“我已经死了吗?”韦向梅越来越绝望……       听了汤玉龙为她撰写的悼词后,韦向梅突然明白,原来自己也有错。在丈夫心力交瘁时,她没有帮他化解压力,而是一味地抱怨、唠叨;在他遭受上司责难回家发火时,她没有善解人意的安慰,而是用唇枪舌剑回应;在他孤单无助时,她没有陪伴左右,而是带着女儿躲到朋友家,把他一个人留在黑暗里……        她不想死,是因为她想改正自己在婚姻中犯的错误,她想给丈夫和女儿一个幸福安乐的家,她要做个好妻子、好母亲……而这时,她的丈夫赵中信,一直守在棺材旁,默默地陪伴她。        一个声音传进她的耳鼓:“妈妈,我是您的女儿瑛琦。今天是我14岁的生日,您已经离开我和爸爸8年了。我好想您。我长大了,懂事了……可我今天想说几句责怪您的话。爸爸一直觉得对不起您,他在自责中一直单身,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可他太孤苦了。而爸爸所有的苦闷、孤独、寂寞都是你留给他的。他早就放弃了事业,因为他觉得是事业毁了婚姻和家庭。他找了一份轻闲的工作在混日子……妈妈,我好想让您活过来,好想有个完整的家,我想看到事业有成被人尊敬的爸爸,我想看到满脸是笑的妈妈!”       听到这儿,棺材里的韦向梅痛哭失声,棺材外的赵中信也大声哭起来。突然,赵中信“腾”地站起来,用力地掀开了棺材盖,抱着妻子跑了出去。他甚至忘了坐电梯,抱着妻子从11楼一直跑到1楼……       工作人员都被这一幕惊呆了,刚想去追,却被汤玉龙阻止了:“别追了!他们失败的婚姻死掉了,幸福的婚姻新生了!虽然这次死亡体验半途而废,但这是最成功的一次失败!”       第二天下午,赵中信一家来到咨询中心向汤玉龙致谢。小瑛琦把一个请柬递给汤玉龙:“汤伯伯,谢谢你!我爸爸、妈妈请你参加他们的新生婚礼!”汤玉龙从来没见过这么精美的结婚请柬:在红色的请柬上,画着金色的互相交叠的两颗心,旁边是缤纷的玫瑰和笑脸。瑛琦说:“心是爸爸妈妈一起画的,玫瑰和笑脸是我画的!”       2012年4月30日,赵中信、韦向梅举办了一个简朴而隆重的新生婚礼,夫妇俩再次向汤玉龙鞠躬。赵中信对30多位亲友说:“是汤老师的一口棺材,让我和向梅的婚姻新生了……”汤玉龙欣慰不已。这就是他做心理咨询师的追求:让人们走出痛苦,走出阴霾,重新找到幸福和方向。       一般人做完心理咨询,都不愿意再提这个事情。可是这对夫妻,却主动要求做心理志愿者,因为他们希望帮助更多的人摆脱不幸,获得新生。从此,在心理咨询中心,经常能看到赵中信夫妇的身影。他们在死亡体验室扮演求助者的丈夫、妻子、父母、兄弟、姐妹孩子……死亡体验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而他们又在悄悄地改变着别人的人生。   这口棺材比死神更厉害       2012年8月底,一个中年男人走进咨询中心,指名要见汤玉龙:“我叫佟亚君。几年来,我自杀过3次,都没死成。听说你们有个死亡体验馆,我想尝尝死的滋味。像我这样活着没劲又死不了的人,真是生不如死!”       从他的神色和话语中,汤玉龙知道,这个男人是一个真正需要心理帮助的人。为了给他当头棒喝,汤玉龙“腾”地站起来,表情严肃地说:“佟先生,我无法满足你的要求!我这里是救人的地方,我帮不了你!”       佟亚君冷笑道:“别跟我玩这套!你不就想挣钱吗?我虽然由富翁变成了穷光蛋,但这点钱我还付得起。我就想玩玩这个死亡体验!”       汤玉龙也是一声冷笑:“我真不挣你的钱!如果你不是个懦夫,按我的规则来,你敢吗?等一个月后,你再决定给不给我钱。但我有一个前提,你必须配合我,按我的要求做,你敢吗?”       佟亚君被激怒了:“你敢小瞧我?好,我就按你的要求做!”       接下来,每周两次,汤玉龙亲自给佟亚君做心理疏导,并详细了解他的过去和现在。原来,佟亚君曾经是个千万富翁,因为生意失败破产,继而离婚,前妻拒绝他探视孩子。因为无法忘记辉煌的过去,他颓废地自我放逐,父母甚至不知道他现在是生是死。为了瓦解他自杀的动因,帮助他找到作为平凡人生活的意义,汤玉龙从孩子、前妻、父母3个不同的角度,精心地设置了悼词。       2012年9月的一天上午,佟亚君躺进了棺材里。多次求死未成的佟亚君真的到了这一刻,心里也非常恐惧,可他壮着胆子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不要相信。没有人真正关心我,他关心我,是因为想挣我的钱!”       突然,佟亚君听到了“儿子”的声音:“爸爸,我恨您!我的不幸都是您带来的。妈妈说您是个自私、懦弱、站不起来的男人,她让我永远忘记您、永远不许见您!因为她不想让她的儿子像您这样活着。她让我忘记您,可她自己却无法忘记,因为她变本加厉地想尽办法让我坚强。我受够了你们的折磨……”       棺材里的佟亚君深深自责:“原来我给儿子带来这么多痛苦,我不是个好父亲……”       没等他想清楚,母亲、前妻的声音相继传来。       母亲:“儿呀,你为什么一定要做富翁?做个平常人,找份平常的工作,不好吗?你离家多年不回,妈妈和爸爸的眼睛都要哭瞎了……”       前妻:“我狠下心来和你离婚,也不让儿子见你,不是因为你穷,而是因为你颓废!因为你绝望!因为你不肯重新站起来!我害怕儿子跟你学……你这个样子,死了比活着好……”       在这些直击心灵的控诉与谴责里,佟亚君那个自私、颓废、软骨病一样站不起来的自我死亡了,另一个坚毅的自我活了过来。在《命运交响曲》奏起的时候,他从棺材里走了出来。他的“新生感言”是这样写的:“我站起来,就会重新拥有亲人的爱。即使做个穷光蛋,我也得站起来!”      在这场“葬礼”中,扮演佟亚君儿子和前妻的,就是赵中信和韦向梅,他俩为又“救活”一个人而欢欣鼓舞。       2012年10月底,佟亚君带着儿子来到咨询中心。他告诉汤玉龙,自己现在一家食品厂做质量检验员,虽然工资不高,但是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很开心。最让他高兴的是,前妻也让他见儿子了。他觉得这种安静的生活也不错。       汤玉龙说,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无论是婚姻问题,还是亲子问题都可以尝试这种治疗方法。多数来做死亡体验的人,都会表现得紧张、恐惧,然后痛哭、浑身无力,最后是欢笑和平静。也有极少数人做了一半之后,掀开棺材盖逃跑。目前做完死亡体验治疗全程的求助者,多数都能够解开心结,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回到正常的轨道。   死亡体验是一件严肃的事       死亡体验心理治疗,虽然在中国大陆罕见,但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有机构在做类似的尝试。2009年,韩国人郑俊创办了一家著名的“棺材学院”。2010年,中国台湾仁德医护专科学校首创死亡体验课程。他们的目的都是帮助人们通过死亡体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2009年,汤玉龙在咨询中心设置了一个5平方米的“死亡体验室”,开始这个大胆的尝试。死亡体验是利用心理学的暗示原理,通过墓志铭、念悼词、躺在棺材里这些仪式暗示求助者放下过去;通过开启棺材盖、听见婴儿的啼哭或《今天是个好日子》等音乐,暗示求助者从此将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命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开始。       汤玉龙提醒大家,虽然死亡体验治疗的适用范围很广,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这种治疗。有些人的心理问题可以用一般的心理疏导与治疗手段解决,不必做;老年、儿童、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心理极其脆弱的人,受不了刺激,也不适合;有的求助者病情严重,需要住院和药物治疗,需要等他们情绪稳定下来才能做死亡体验;有些心理问题原因特殊复杂的,心理咨询师一时找不出根本原因,也不适用这种方法。所以说,死亡体验,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在治疗前,心理咨询师要对求助者进行严格地筛选与核查。       汤玉龙强调,在做死亡体验治疗前,心理咨询师要对求助者进行前期的心理疏导,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找到做死亡体验的最佳时间点。更重要的是,心理治疗师要根据求助者的经历、心理问题的表现,专门设计死亡体验的具体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死亡体验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当你躺在狭小的棺材里时,万千思绪纷至沓来:亲人、财产、地位、荣誉,我是谁?我的生命留下了什么……当棺盖开启,你又重新回到现实世界!睁开眼,又能看到绽放的花朵,聆听鸟儿的歌唱,感受阳光的温暖……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心态,你因此获得了新生!这就是死亡体验的目的:体验死亡,感悟人生,优化生命,快乐生活!

所属专题:
如果您觉得本文或图片不错,请把它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搜索
 
 
广告
 
 
广告
 
故事大全
 
版权所有- © 2012-2015 · 故事大全 SITEMAP站点地图手机看故事 站点地图